教學實踐資源庫

教學資源分享︰探究體驗學習   建構知識寶庫

 
教師資料
  • 陳志松老師、曾瑞麟老師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 2018/2019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卓越教學獎教師
  • 任教科目︰常識科
 
教學理念
我們善用社區資源和營造有利學習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和多元的學習經歷,透過體驗式和高動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教學分享
整合學科知識   延伸學習及自學
設計校本常識科課程的時候,我們着重配合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悉心策劃相互關連的學習及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引證已知的定律,以及探索未知的新事物。在推動STEAM教育方面,我們以常識科為主幹,選取「田園生活」為主題,再結合數學、電腦、視藝等學科元素進行教學設計,並找出當中的連繫,以學習活動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加以整合及應用(參閱附件一:校本STEAM 課程學習元素),如三年級STEAM課題「自製魚糧」,學生從認識食物金字塔,以至調配魚糧的成份時,會綜合應用相關的知識,包括: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及食物保存的方法(常識)、食材的成分重量(數學)、魚糧標籤的設計(視藝)。學生一方面學會整合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延伸學習,以創新意念解決問題。此外,我們更推動科普閱讀,深化課程的核心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科普書籍,配合相關的學習範疇,促進學生自學。
 
真實情境   體驗式學習經歷
我們強調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增潤的學習活動,以及加強學習內容的深化及延展性。我們利用校園廣大面積的綠田園,呈現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系統,並通過蘊藏豐富知識的「自然教室」,就地取材,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學習情境進行探究、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此外,我們亦致力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如配合課程和教學而建立魚菜共生系統、生態池、天文站及STEAM科技室等。除課堂內的學習活動外,還設有課統周、科學科技學習日、資優課程、海外學習交流等體驗活動,旨在通過不同的學習平台拓寬學生的學習經歷。我們更善用社區資源,安排各級學生進行社區考察活動,如探討林村河、八仙嶺、龍尾灘、香港地質公園等,通過知識轉移,讓學生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靈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我們深信動手設計學習活動能深化認知過程,引發解難、創新的意念。我們以創新的課堂模式,加入各式各樣體驗式和手腦並用的學習活動,如科學性的農耕體驗、航拍體驗、製作天氣測量儀、機械稻草人設計、Apps程式編寫、3D打印設計等,部分活動透過合作學習小組形式進行,為學生提供創造、設計、建構、發現、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經歷(參閱附件二:校本STEAM課程規劃、附件三:學生工作紙)。
 
善用社區資源   發展校本人文價值教育課程
我們致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推動價值觀教育,規劃校本常識科人文價值教育課程(參閱附件四:人文價值教育各級主題內容)。我們利用常識科六大範疇的核心學習元素作為切入點,建構六個年級與常識科人文素養和價值觀相關的主題和學習內容(全年約10-12小時),讓學生瞭解自身與自然、環境、社區和歷史文化的關係,培養正面價值觀。課程設計的特色是重視體驗式學習和社區探究,初小階段從個人感受出發,讓學生體驗大埔傳統的衣、食、住、行,感受二十四節氣的文化習俗,透過開墾水稻田、翻土、踩泥、插秧等過程,了解香港往昔的農耕文化,理解人與自然互相依存的關係。高小階段從經歷中反思,以藝術創作的元素表達人文關懷,如考察大埔墟市和訪問商販認識社區歷史,以戲劇形式表達墟市情懷、創作大埔的公共藝術作品,提高文化保育意識。此外,我們組織校內的專業學習社群,善用教師的專長,讓常識科教師與不同學科的教師在校本人文價值教育課進行協作教學。
 
常識科的跨課程閱讀   推動跨科協作
我們深信透過與中文科和英文科的跨課程閱讀課程設計,能有效建構學習內容的深度和意義。在規劃時,我們透過跨學科形式的備課會議,探討各學科的焦點內容和教學重點與常識科的有機地結連,亦重視展現常識科的科本特色,共同制定各年級的時事討論及資訊分析能力架構,以多元文本的閱讀和議題探究的教學策略推動跨課程閱讀,強調學科之間知識、能力的滲透和遷移。以五年級中文科的《小王子》為例,常識科讓學生閱讀多元化的文本資料,並設計具趣味的資料搜集工作紙(星際自遊行),學生可以深入認識太陽系的不同星體,並將工作紙內展現的學習成果應用於中文科《小王子》遊歷太陽系的創意寫作中(參閱附件五:跨課程閱讀活動指引及資料搜集工作紙)。有效的跨學科閱讀安排,讓學生在拓寬常識科的知識之餘,能夠應用語文課堂學到的閱讀技巧和策略,提升學習的效能。
 
資源分享
教學實踐
 
校本STEAM 教材
 
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