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資源庫

教學資源分享︰設計校本課程  讓學生閃亮

 
教師資料
  • 莊欣惠老師
  •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 2015/2016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卓越教學獎教師
  • 卓越教學實踐︰課程領導
 
教學理念
每個學生都是寶貝,都有獨特的天賦與潛能。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以孩子為先,通過自主學習和資優教育,發掘每個學生的閃亮點。
 
教學分享
建立共同願景  朝着目標進發
課程領導是學校課程發展的領航員,必須具備洞悉力,除要了解最新教育趨勢之外,更需要密切留意國際、經濟及科技的發展,這樣才能制定切合未來社會棟樑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及教學模式。課程領導者須先審視學校的強、弱項,再按學校的辦學宗旨及教育目標,訂定學校發展方向。待與學校管理層取得共識後,課程領導者便可安排相關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讓全體教師認識和掌握相關的教育新思維,建立共同的願景,齊心協力朝着同一目標進發。
要讓新思維融入各科,使成為各科課程或教學的一部分,課程領導者須熟悉各科的課程要求及掌握各科的強弱項,再因應科目的閃亮點加入與新思維相配合的發展項目,過程中容許差異的存在,各科毋須以同一方法或步伐發展課程,但發展方向必須一致。在規劃學校發展藍圖後,課程領導者須善用科目自評,協調及監察各科課程的發展。除出席每次分科會議,了解科任教師的需要、意見及計劃的施行狀況外,課程領導者更應在會議前後審視各科的發展計劃、中期/期終檢討及報告,協助科主任對焦發展。
 
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
為了讓新知識內化成為學校的知識,課程領導者須帶領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讓各成員在推展的過程中,適時檢視和反思成效。課堂研究是一個理想的平台,可以讓各科教師因應學生的學習難點,以新思維設計相應的課程及學習活動,協助學生學習。這種從「做中學」,「學中評」的實踐模式,能有效協助教師掌握新思維。故此,課程領導者須安排教師在課堂研究中記錄各項教學安排、成效、反思和跟進的工作,並需妥善存放文件,這是學校寶貴的資產。除此之外,課程領導者可安排校本/科本分享,讓各科分享課程發展概況、實踐的經驗和交流意見,有利學校在短時間內滙集知識和經驗,透過教學觀摩計劃,讓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學心得,以舊帶新,有利教師改善課堂教學技巧。(有關知識管理,可參閱附件「校本知識管理架構圖」)
 
規劃能力為本的課程
面對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和發展她們的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勇於探究和敢於創新的精神。為此,我們設計一系列以學習能力為本的校本課程,結合「資優教育」和「自主學習」元素,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讓她們盡展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因應個人的學習需要和能力,利用各種資優學習策略,學習學科知識,並掌握各種共通能力。
過去十年,學校配合課程改革,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但若要求每科同時發展學生九種共通能力,實有一定的困難,而且成效未必顯著。為此,課程統籌主任按各科目的特性及強項,訂定各科課程發展的重點,設計課程,擬訂推行策略。科目按所選定相關的共通能力,制定縱向的訓練重點及內容,務使學生在六年的小學學習中,逐步掌握各種共通能力,學會學習。例如中文科重點發展學生的溝通和解難能力、宗教科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數學科發展學生數學和解難能力等。
此外,學校自2009年開始推行校本活動 — 自主學習系列,整個活動分三個階段推行,分別以「學習小管家」、「學習百寶箱」及「學習掌門人」三個主題,並透過純樸的校風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動機,讓她們掌握基本學習策略和技巧,以及自我監控和反思學習表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下基礎。(有關校本「自主學習」,請參閱附件「我們的經驗與發現」)
 
資優教育普及化  普及教育資優化
「資優教育普及化」是在第一層(日常課堂教學中)滲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高層次思維能力、創造力、個人及社交能力,藉着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和富挑戰性的教學活動,讓資優的學生逐漸「浮尖」;藉着將資優教育的元素滲透入日常課堂,發掘更多資優學生,讓她們獲得初步的培養。
「普及教育資優化」是在第二層(日常課堂教學外),為一些嶄露頭角的資優學生提供有系統的校本資優教育服務,學校特別為一班「尖子亅開設各類型的校本抽離式課程,例如:常識小博士、校園小記者、數學挑戰站、辯論隊等,讓她們進一步發展潛能,讓她們閃耀。(有關校本「資優教育」的發展,請參閱附件「我們的課程規劃與實施」)
 
善用自評循環  促進自我完善
學校善用自評機制,透過點、線、面(學生/教師、科/組、學校),在各個層面推展工作。我們本着從「做中學」、「學中評」、「評中成」的原則,落實「策劃─推行─評估」自評循環。無論在學校、教師和學生層面,學校都會先訂立目標,擬定推行策略,定期評估成效,並運用檢討結果,找出可改善的地方,不斷自我完善,力求進步。
 
教學實踐
 
校本課程規劃參考資料
 
 
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