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Practices Repository

教學資源分享︰聯校攜手建立學習圈   人工智能融入新課程

 
教師資料
  • 李浩然老師
  • 英皇書院
  • 2022/2023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嘉許狀教師
  • 任教科目︰資訊及通訊科技
 
教學理念
我認為有效而創新的教學實踐必須具備三個準則。第一,學校有一個與時並進的科技教育校本課程;第二,老師有相關的培訓,提升個人專業發展;第三,學生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全面及均衡的學習經歷。
 
教學分享
官校是一家 無分你我他
基於英皇書院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已漸見成效,本校鄧啟澤校長特意推薦我成為「香港官立中學學習圈: 人工智能教育」之統籌,與一眾參與學校以跨校形式共同在課程內發展AI教育。去年第一年合共有11間學校參與,而今年更增至16間,佔全港超過一半官立中學。課程目的為將人工智能普及化並融入初中電腦科/STEM學科課程。普及化這三個字正好點出我們的AI課程不是為能力較高的同學而設,能力稍遜的同學一樣可以學習。
整個跨校的專業發展活動會分兩個階段進行,以上、下學期劃分。第一階段為準備期,我會建立共享資源庫、主持常規會議,以及為各學校老師提供網上工作坊及教學示範。工作坊後我便到訪各校,提供個別技術支援。在這次校訪期間,我接觸到不同的老師,有著深刻的體會。學習是教師發展的核心 ‘Learning is at the heart of teacher development.’ (Bell and Gilbert, 1996) 。只要老師掌握某一方面的技巧、知識或技術,他們便願意作出改變,提升教與學的效能,並將學習所得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我為各友校老師感到自豪!因為他們在教授AI課程前已充分掌握相關的知識及技術,並願意在課程上作出改變。
第二階段的跨校專業發展活動為實踐期,各參與學校會在下學期根據AI 校本課程授課,任教老師不但負責編寫教案及開放教室作同儕觀課,還需為學生的AI 習作進行評核。而我更會出席每一次同儕觀課,確保教、學、評均能有效實踐。總結性活動為「學生黑客松暨頒獎典禮」,各友校均組織校隊參加。學生黑客松以過三關形式進行,最快完成三關而又全對的組別便贏得比賽。而只要隊伍能夠通過第一關,最少會獲得優異獎。緊接而來的是人工智能創新比賽,各參賽隊伍必須以所學之AI技術為基礎,並向裁判匯報創作意念及展示原型製作。兩項比賽完成後便馬上進行頒獎典禮。而當天亦會頒發優秀及傑出創新老師獎及學校聯絡主任證書,以認同老師在課程的付出。這次總結性之活動,各參與老師及同學均能獲獎,這正是我期望在AI課程內為大家建立的成功經驗: 人人有獎攞,個個是贏家!
 
小車伴同行 學習不孤單
在疫情影響下,所有小學生只能上半日課。如家長因工作暫時未能照顧他們,他們或需要長時間在社區中心接受課餘託管服務。有見及此,英皇書院創新小組希望透過「AI小車伴同行社區服務計劃」進一步以先進科技支援及關懷小學生,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合作機構為小童群益會轄下中西區及南區合共三間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活動中會教授他們為小車作曲編程、利用搖控人手操控小車,以及利用AI視覺模組控制小車,實行自動駕駛。透過一連串活動,希望培養他們對人工智能科技的興趣、增強他們的運算思維技巧、提供適切關懷以及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建立成功經驗。而我們藉此計劃於「香港傑出學生服務大使獎勵計劃」照顧弱勢社群組別中獲得優異獎,證明此計劃得到社會的認同。
 
AI大使獎 裝備新青年
今年5月,我設計了一項名為「青年人工智能教育大使獎勵計劃2022」。計劃目的是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及服務,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知識 (Knowledge) 及共通能力 (Generic Skills),以及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和善用資訊科技的態度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Attitude),成為21世紀既能學習創新科技又能關愛社群的新世代青年。對象為所有人工智能教育學習圈內之中一至中六學生。為鼓勵同學不斷學習及均衡發展,學生必須在四大範疇,即人工智能智識、共通能力、資訊素養及學校或社區服務達致一定程度的參與,從而獲得獎章。獎勵制度之獎章共分為銅章、銀章及金章三個級別。審批程序方面,銅章及銀章由各校負責老師審批,然後為學生填寫確認表格,交回統籌學校,然後統籌學校列印獎狀,並發還給各校進行頒獎。至於金章要求較為嚴謹,各校申請之學生必須填寫網上申請表,連同獲頒之人工智能修讀證書、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公開比賽參賽證明、有關人工智能為題的反思文章及社區服務證明一併交回統籌學校進行審批。而榮獲金章之同學將獲邀在年度頒獎典禮中給予授章。
 
AI齊發展 個個是贏家
總括來說,無論是校本跨學科課程還是跨學校AI課程,我均朝向有效而創新的教育實踐之三個準則邁進。第一,學校有AI課程!我們能夠將AI普及化並融入初中電腦科/STEM學科課程,用教學證明AI並不遙不可及,而是人人可學。第二,老師有專業發展!我們能夠裝備教授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技術和知識,成為學校的課程領袖。第三,學生有學習成果!他們經過學習過程,掌握嶄新科技,豐富學習經歷,建立成功經驗。
我願意將人工智能教育學習圈的AI課程與有興趣之學校分享,攜手合作,共同發展跨校AI課程,利用現有行之有效的跨校模式支援參與學校,建立更大的學習社群,造福學界。 我亦希望將「青年人工智能教育大使獎勵計劃」推廣至所有參與之中學,透過學習活動、比賽及服務令學生不論在人工智能的知識 (Knowledge)、共通能力 (Skills) 以及資訊素養和善用資訊科技的態度 (Attitude) 都能有所提升。
另外,我亦希望將「AI小車伴同行社區服務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之社區中心,一方面可支援更加多受課餘托管服務的小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參與學校的同學利用科技教育服務社群,成為有責任感及願意貢獻社會的青年。
此外,今年有了以上服務計劃之經驗,我會嘗試將現有的AI課程調適及剪裁,然後推廣至小學,令小學生都能夠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及技術,培養他們對科技教育的興趣!
最後,就去年反思所得,總算是有階段性的成果。期望未來兩年會有更佳發展,完善初中的AI及STEM課程,利用有限的資源,拓展無限的教學
資源分享
教學實踐
 
學校分享文件
中二人工智能課程示例
 
香港官立中學學習圈: 人工智能教育
 
頂端